江苏兴化:揭秘垛田“双遗产”密码(江苏兴化属于哪个市)_资讯_企业信息网-挖网络
免费发布行业信息
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发布信息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综合资讯 » 江苏兴化:揭秘垛田“双遗产”密码(江苏兴化属于哪个市)
 

江苏兴化:揭秘垛田“双遗产”密码(江苏兴化属于哪个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更新:2022-11-05  浏览:59175   来源:游客  转载:免费信息网
摘要:近日,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早在2014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已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
 

江苏兴化:揭秘垛田“双遗产”密码(江苏兴化属于哪个市)

近日,位于江苏省泰州市的“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2022年度(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早在2014年,“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已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双遗产”成为当地发展的金字招牌。

兴化垛田是如何形成的?

兴化是江苏泰州的一个县级市,地处江淮之间,里下河腹地。这里地势低洼,湖荡沼泽连绵。

兴化垛田的形成演变可以溯及千年以上的历史。唐代时修筑常丰堰以捍海,人们在沼泽和浅水地区以木桩、木架塞入水草泥土作基础,再以河泥层层垒积成片的岛状,形成“葑田”,亦称“架田”。这使得当地农业得以发展起来。到了北宋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范仲淹任兴化知县,在常丰堰基础上筑成“范公堤”,有效挡住了海水侵灌,使里下河地区的农田得到进一步开发。南宋黄河夺淮后引来了更多的泥沙,里下河一带尤其是兴化境内的沼泽地大量露出水面,当地居民在早已形成的垛岸基础上进一步积土垒垛,从而出现了成千上万块四周环水的岛屿状田地,垛田灌排系统初步形成。到了清代,随着人口增长,兴化垛田渐成规模。

每当春日来临,垛田油菜花连片开放,船儿摇曳其间,尽显江南水乡气息。到了秋天,蟹肥菊黄,龙香芋到了丰收的季节。一年四季,年复一年,农人们利用垛田产出丰富的物产;现在,兴化水乡不仅卖农品,也开始“生产”遗产景观。

2014年4月,首届东亚地区农业文化遗产学术研讨会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中国)工作交流会在兴化召开。当月29日,“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随后,兴化全力发挥了遗产品牌的优势,提升知名度与影响力。2016年与墨西哥的墨西哥城政府人类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区部签订农业文化遗产合作交流备忘录。2015年至2017年,兴化承办了3期“南南合作”框架下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高级别培训班和“一带一路”国家农业文化遗产管理与保护研修班。同时,该市大力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引进种植万寿菊,形成“春看菜花、夏观荷花、秋赏菊花、冬品芦花”的四季美景和休闲观光农业。通过培育脱水蔬菜产业,兴化建成了万亩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成为“中国果蔬脱水加工第一县”。现在,兴化是全国最大的蔬菜脱水加工基地和脱水蔬菜产品集散地。

为何申请了两项“遗产”?

中国的农业发展与灌溉工程技术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兴化垛田也不例外。“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和“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覆盖范围皆涉及兴化当地的垛田街道、千垛镇、沙沟镇、中堡镇、兴东镇、竹泓镇、林湖乡等地。两处遗产地有很大程度是叠加重合的。兴化农业遗产以垛田为中心,计算范围约46.8万亩,其中核心区垛田约6万亩;兴化灌溉工程遗产则以灌溉面积作为计算范围,覆盖范围约52.88平方千米。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中列入的历史遗存,包含了垛田及田间灌排设施、主体灌排工程遗存、古河湖水系;此外,还有古桥等相关建筑遗址,文献、传说等相关水利文化内容。这些要素与兴化农业遗产内容存在重叠,“垛田”同属两类遗产中的核心要素。兴化农业遗产关注的是如何在沼泽地建立起了良田,关注垛田的堆垒方式,垛田上生产出的龙香芋等特色农产品,关注传统的搁种法以及罱泥、扒苲、搌水草、戽水等传统的耕作方式,这些相互关联的内容构建起一整套农事系统。而在灌溉遗产视角下,垛田只是灌排工程的一部分,与圩口、水闸成为一个调蓄的水利体系。比如挖河道底泥堆垒、罱泥、扒苲收集农家肥这些“农事”,在灌溉工程中则视为河道清淤,戽水这种灌溉农作物的重要方式也位于灌排工程中最末的一个环节。

从遗产价值角度来看,农业遗产下的垛田作为古代土地利用的活化石,是研究当地生态环境变迁和土地利用方式转变的珍贵标本。而作为灌溉工程,兴化垛田则是国内外唯一、里下河腹地独有、分布在兴化湖荡区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起到了支撑农业发展和调蓄水资源的双重作用。农业遗产将当地农林渔的立体复合经营模式、农作物种植多采用轮作倒茬、间作套种相结合的种植制度和特色农产品等作为农耕技术体系与生计要素,描绘出栖息地上的先民如何发挥智慧将沼泽地变成了“菜篮子”和“果盘子”。灌溉工程遗产则以圩口、堤坝、包括古河道和湖荡的古河湖水系以及古桥、古码头遗址等水利设施,展现了延续至今的科技成就。

此外,作为“农业系统”和“工程体系”的组成部分,当地的生产和生活风貌、文化与民俗也都被纳入到遗产关注的范围。除了饮食、节日、服饰文化外,“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涉及了兴化的高跷龙、刻纸与扎裱、垛田歌会、垛田庙会等农耕文明的习俗;“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则聚焦当地水神崇拜、水工文化以及文献、传说内容。

怎样解决保护利用中的新难题?

诞生于农耕文明基础上的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和灌排工程,与当代生产生活方式也产生了一定的冲突。在世界各地遗产地共同面临的问题,在兴化也同样存在。

自上世纪80年代始,随着防洪设施不断完善,垛田传统防洪功能便逐步弱化,开始出现大面积推垛成田、放岸填沟现象;许多垛田被占用建房、办厂,改蔬菜种植为粮食生产,开沟挖塘搞“精养”;部分地方削垛填沟,新增土地指标上市交易获利,垛田面积急剧减少。与此同时,当地年轻一代如何传承垛田农事传统,也成为新的难题。从事垛田农耕技术的农户年龄偏高,罱泥、扒苲等繁重农活缺少青壮年劳力,这使得河道缺乏经常性疏浚,导致垛间河沟淤塞、水草丛生,影响了垛田的生态。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由于“兴化垛田”品牌促进了经济增长,促使当地政府可以拿出“真金白银”进行遗产保护、清淤河道并进行农业产品体系的持续优化与培育。这一系列成效又使得农户从“垛田”中受益,有了新的积极性去维护、传承垛田的遗产价值。

2014年,兴化市制定出台了《兴化垛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垛田保护逐步受到人们重视。2017年6月,泰州市五届人大常委会将《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列入立法规划。2021年3月1日,《泰州市垛田保护条例》正式实施。这一条例公布前后,兴化市人民政府还组建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院士专家工作站暨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为垛田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兴化相关部门组织开展垛田保护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处理侵占破坏垛田的违法行为,并对垛田水域淤积和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对撂荒田块进行吸泥填土,除草翻新。近两年,兴化千垛景区已完成500亩垛田综合治理,并规划以每年200亩的进度持续推进。

如今,大面积垛田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在国内已十分罕见,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

(编辑 高霞)


 
     复制链接:http://www.wawangluo.com/zixun/show-5893.html
 
 
分享与收藏:  资讯搜索  告诉好友  关闭窗口  打印本文
本文关键字:
 
联系方式
 
该企业的资讯
 
最新资讯信息
 
江苏兴化:揭秘垛田“双遗产”密码(江苏兴化属于哪个市)手机版:http://m.wawangluo.com/21-0-5893-1.html